1 所有元素代数余子式的和#
利用例9,考虑构造
∣A(t)∣=∣A∣+ti∑j∑Aij
记得考虑 A=A(t)(−t) 以简化运算
2 三对角线行列式#
若给定
Dn=cnca10⋮00cbca1⋮000cbca⋮0000cb⋮00⋯⋯⋯⋮⋯⋯000⋮10000⋮ca1000⋮cbca.
可得出
令 α+β=ca,αβ=cb,则 α,β 是方程x2−cax+cb=0的两个根:α=21(ca+c1a2−4bc),β=21(ca−c1a2−4bc)。
进一步可以得到
Dn=⎩⎨⎧α1−β1α1n+1−β1n+1,(n+1)2nan,当a2=4bc,当a2=4bc,
3 证明线性相关性相同#
1 行列式推导#
对于列向量组 α1,α2,⋯,αn 和列向量组 β1,β2,⋯,βn,其中,每个向量都是 n 维的,可以证明其所对应的矩阵 A 和 B 存在线性映射关系 A=CB 其中,C 满秩
2 证明秩相等(特别地)#
- 欲证明 rank(A)=rank(B),可以先证明 A 和 B 可以互相线性表出
- 也可以通过解空间相同,利用解空间的维数关系得出
4 主对角占优矩阵#
对于拥有类似于主对角占优矩阵类似性质的非方阵矩阵,可以将矩阵扩充成方阵再进行推理。
5 循环矩阵#
- n 级矩阵 A 是循环矩阵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可以写成:
A=a1I+a2C+a3C2+⋯+anCn−1
C=00⋮0110⋮0001⋮0000⋮00⋯⋯⋯⋯00⋮0000⋮10n×n
- 循环位移矩阵形成的线性空间的基就是 I,C,C2,⋯,Cn−1
6 Binet-Cauchy公式😱#
A=(aij)s×n,B=(bij)n×s
(1)如果 s>n,那么∣AB∣=0;(2)如果 s⩽n,那么∣AB∣等于 A 的所有 s 阶子式与 B 的相应s 阶子式的乘积之和,即∣AB∣=1⩽v1≤v2<⋯<vj≤n∑A(1,2,⋯,sv1,v2,⋯,vs)⋅B(v1,v2,⋯,vs1,2,⋯,s).
除此之外,常见的特殊情况有
AA′(i1,i2,⋯,ir1,2,⋯,r)=1⩽v1<v2<⋯<vr⩽n∑A(v1,v2,⋯,vrι1,ι2,⋯,ιr)A′(i1,i2,⋯,irv1,v2,⋯,vr)=1⩽v1<v2<⋯<vr⩽n∑[A(v1,v2,⋯,vri1,i2,⋯,ir)]2
7 秩的加法运算#
对于如果存在秩的加法运算 rank(A)+rank(B)=?,考虑构造分块矩阵如下再进行初等行列变换
rank(A00B)=rank(A)+rank(B)
如需证明不等关系,可能还会用到如下不等式
rank(A0CB)⩾rank(A)+rank(B).
8 n级矩阵的分解问题#
9 常见的矩阵求逆方法#
1 解方程法#
求 A−1 即相当于求解 AX=I 的解,可以将 I 视作列向量组,对于每一个列向量分别求解,再组合起来
2 初等变换法#
- 对于分块矩阵 A,可以先使用初等变换得到分块对角矩阵 B,即 PAQ=B
- 然后再两边求逆,得到 A=PBQ
3 凑矩阵法#
Sherman-Morrison-Woodbury 公式:A+UVT 可逆当且仅当 En+VTA−1U 可逆,且
(A+UVT)−1=A−1−A−1U(En+VTA−1U)−1VTA−1.
10 行列式求解技巧#
1 利用 ∣I−AB∣ 的性质#
根据
∣In−AB∣=∣Is−BA∣
其中,A=(aij)n∗s,B=(Bij)s∗n
尝试构造
∣diag{λ1,λ2,⋯,λn}−As∗nBn∗s∣
常见的情况是 A 和 B 为行列向量
2 利用行列式的分解#
对于某些形式比较类似的行列式,比如 ACBD 和 ACBE
可以写成
ACBD=ACBE+AC0D−E
3 利用 A(t) 的性质#
- 先构造出 A(t)=∣A+tJ∣ 的形式
- 不难发现 A(t) 是 t 的一次多项式:A(t)=ct+D
- 带入两个特殊值得到二元一次方程组
{A(α)A(β)=cα+D=cβ+D
11 施密特正交化对矩阵进行分解#
利用施密特正交化,可以得到
a1=β1,a2=(β1,β1)(α2,β1)β1+β2,⋅⋅⋅an=j=1∑n−1(βj,βj)(αn,βj)βj+βn.
记
bji=(βj,βj)(αi,βj),i=2,3,⋯,n;j=1,2,⋯,i−1.
再对每个 βi 单位化
ηi=∣βi∣1βi,i=1,2,⋯,n.
则
A=(a1,a2,⋯,an)=(β1,β2,⋯,βn)10⋮0b121⋮0⋯⋯⋯b1nb2n⋮1=(η1,η2,⋯,ηn)∣β1∣0⋮00∣β2∣⋮0⋯⋯⋮⋯00⋮∣βn∣
12 正交投影的证明#
- 先证明变换后得到向量在对应的子空间中
- 再证明变换后得到的向量与原向量的差和子空间正交
13 解的存在问题#
- 欲证明一个方程有解,只需证明该方程的系数矩阵和增广矩阵秩相等
- 再利用秩不等式寻找出秩之间的相等或者不等关系
1 形如 ABX=A 的方程#
- 解存在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rank(AB)=rank(A)
- 特别地,当 rank(A2)=rank(A) 时,A2X=A 有解
14 不同数域上的矩阵#
- 对于定义在不同数域上的矩阵,有其对应的性质
- 定义在整数数域上的矩阵,其各种运算只能得到整数,迹、方阵行列式等均为整数
- 定义在实数域上的矩阵,其各种运算的结果的平方只能是非负数,如迹,方阵行列式
- 定义在复数域上的矩阵,可以先将其分解为实部和虚部,然后分别当作实数域上的矩阵进行操作
15 行列式互为相反数#
- 对于行列式之和为 0 的两个矩阵 ∣A∣+∣B∣=0,可以改写成 ∣A∣=−∣B∣
- 然后再用所求矩阵左(右)乘 A 和 B,并且分别取行列式
16 复合形式矩阵逆矩阵的存在问题#
对于一个矩阵的和(如 A+BC),想要求解它的逆矩阵的存在问题,可以先写出
(A+BC)(A−1−X)=I
然后经过一系列简化,得到
(C+D)X=E
然后再根据 C,D,E 的形式将 X 改写为 X=FYG 的形式,最后从而根据 Y 的存在性给出 X 的形式
17 多项式行列式#
对于每个元素都是多项式的行列式问题
f1(a1)f1(a2)⋮f1(an)f2(a1)f2(a2)⋮f2(an)⋯⋯⋯fn(a1)fn(a2)⋮fn(an)
有两种常见的处理方法
1 方法一:多项式假设#
可以假设如下形式的多项式
F(x)=f1(x)f1(a2)⋮f1(an)f2(x)f2(a2)⋮f2(an)⋯⋯⋯fn(x)fn(a2)⋮fn(an).
- 显然,F(x) 有根 a2,⋯,an
- 同时,F(x) 可以看成是多项式 f1(x),f2(x),⋯,fn(x) 的线性组合
2 方法二:矩阵分解法#
- 对于 n 次多项式 f(x),可以写成 f(x)=∑i=0ncijxi
- 利用矩阵乘法,可以进行如下分解
f1(a1)⋮f1(an)f2(a1)⋮f2(an)⋯⋯fn(a1)⋮fn(an)=11⋮1a1a2⋮an⋯⋯⋯a1na2n⋮annc01c11⋮cn,1c02c12⋮cn,2⋯⋯⋯c0nc1n⋮cn,n
18 对易子形式的等式(形如 AB−BA=C)#
- 对于含有对易子形式的等式,两边取迹可以得到 Tr(C)=0
- 如果 C 为二阶矩阵,则可以给出 C 的形式
C=(acb−a)
C2=(a2+bca2+bc)
19 每行元素和为定值的矩阵#
- 若对于矩阵 A 满足它的每一行元素之和为定值 c,则可以记成 A1=c1
- 对于 A 进行幂乘运算,可以得到 An1=cn1
其中,1 表示的是 n 维的元素全为 1 的列向量
20 伴随矩阵的性质#
1 行列式的性质#
∣A∗∣=∣A∣n−1,∣(kA)∗∣=kn−1∣A∣n−1
2 秩的性质#
rankA∗=⎩⎨⎧n,1,0,rankA=n,rankA=n−1,rankA<n−1.
3 伴随矩阵的乘法性质#
A∗ 的元素之所以都是代数余子式是根据行列式按行(列)展开的性质得到的,其本质还是矩阵的乘法。因此,对于矩阵中元素都是代数余子式的矩阵,可以考虑利用矩阵乘法的性质。
21 幂等矩阵的秩#
1 幂等矩阵一定可以对角化#
2 幂等矩阵的秩和迹相等#
22 特征多项式证明技巧#
- 需要证明重数的写成 ∣λI−A∣=0 的形式
- 由此可以得出 AB 和 BA 拥有相同的非零特征值
- 需要证明特征向量的写成 Aα=λα
23 合同变换为标准二次型的技巧#
- 首先将 ∑1≤i≤j≤naijxixj 利用技巧转换为 a11y112+∑2≤i≤j≤naijxixj
- 然后利用归纳法继续证明
24 复数域上的矩阵证明问题#
尝试拼凑出 α 和共轭矩阵 α− 的组合,利用 α′α−=0 的性质
25 二次型的大小估计#
λn≤∣α∣2α′Aα≤λ1where λ1≥λ2≥⋯λn
26 斜对称矩阵的合同变换#
斜对称矩阵经过合同变换一定可以得到形如
diag{(0−111),⋯,(0−111),(0),⋯,(0)}
的分块对角矩阵
27 证明线性空间维数无限的思路#
- 运用反证法,假设维数有限,设维数为d
- 则对于空间中任意 d+1 个向量都线性相关
- 由此引出矛盾
28 多项式空间的三种基#
- 第一种:简单的指数形式
- 第二种:根据泰勒展开得到的形式
- 第三种:根据拉格朗日插值得到的形式:
29 空间的交、和、并关系#
证明空间关系,可以从空间中的任意向量入手,证明某一向量属于某空间后的结论。